睡覺的信息觀

 
 
 
            睡覺的信息觀   文/東吳大學物研所陳國鎮教授

根據信息流動的推演,人體內的信息佈局,會隨著一醒一睡而有治亂循環的規律……??睡得好、睡眠時間又足夠的人,看起來總是體態輕盈、容光煥發、精神愉悅!

許多生物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到夜晚,就會進入睡眠的休息狀態。在常態下,這些生物一定要睡覺,到底為什麼要睡覺?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是不能理解,只知道不睡覺會影響生物的生理和心理機能,一直不睡的後果,會嚴重危及生存。雖然大家都認為睡覺既可排除廢物、消除疲勞,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更能再行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恢復活動的體力。但是多年以來,我總覺得這些說法有的頗為牽強,很難令人信服。

以人類的常態活動為例子,白天的活動一天約佔三分之二的時間,這段時間的人體都以較高的生理代謝機能在活動,所產生的廢物量多過排除量,來不及排除的廢物就囤積在體內。這樣的囤積量,卻要以三分之一天的睡覺時間,而且在較低的代謝機能下予以清除,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這似乎不太合理!除非白天所囤積下來的廢物量,低於整天總量的三分之一,才可能在睡覺的八小時內清除完畢。所以睡覺是在排除體內的廢物,消除一天的疲勞,這樣的說法與睡覺的實際生理機轉,可能還有一段差距。何況在睡覺時,也很少看見有出大汗、快速喘氣等生理現象,因此排除廢物的說法,就以實際睡覺的身體情況來看,也很難說得通。

其次,談到睡覺是在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這樣的說法也有些問題。我們白天要吃兩餐,有營養物質隨時補充全身各處的需求。有些人甚至超過兩餐,或者整天都在進食,照理說這種人的營養已非常充足,精神應該很好才對;可是事實並不如此,吃太多反而愛睏,整個人昏昏沉沉的更沒有精神。自古以來精研養生之道的人,都提到最符合健康的要訣──每餐吃到八分飽,這也說明營養的補充,不像是要睡覺的真實機轉。

我們都知道,無論怎麼吃都不能取代睡覺。每天疲倦的時候,還是要好好睡一覺,才會讓人覺得舒服。當一個人又餓又睏時,很多人都選擇先睡一覺,等醒來以後再吃東西。極少數人是先吃後睡的,除非是身心不太睏倦或情況特殊的人。這表示真正睏倦的身心,在潛意識裡會感覺到,睡覺比吃東西還重要得多,睡覺的需求不能用飲食來取代。所以說睡覺是為了補足身體所損耗的物質,似乎也沒有理解到睡覺的真正功能。

如此說來,想要以物質和能量的補充,來解釋睡覺的必要性,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生命的多重結構裡,我試著用信息層次的治亂循環,來詮釋睡覺的可能機轉,或許比較令人滿意。十多年來,經由學理的推敲和臨床的實驗我發現人身體內的生理和心理的信息布局,每天都有一治一亂的循環。

根據信息流動的推演,人體內的信息佈局,會隨著一醒一睡而有治亂循環的規律。早晨起來時,體內的信息排列整齊,所以令人神清氣爽;可是經過一整天的活動之後,到了夜晚,體內的信息布局變得很混亂,於是身心就出現疲憊昏昧的現象。如果能夠好好地睡一覺,第二天醒過來時,亂掉的信息又可以恢復整齊的局面,體力和精神也會跟著復原。睡覺的意義是什麼?睡覺時到底在做什麼?一覺醒來,居然能讓體內的信息布局撥亂返治!

身體是心智藉以進入世間,追求各種學習的媒介,我們每天生活學習之所得,都要經過整合消化,以形成靈性成長的滋養憑藉。當我們入睡時,主宰身體一切活動的心智,從完全受制於身體的物質牽絆中,得以稍微脫離,如此心智即可恢復較靈活且有效率的本能。心智的本能一旦恢復得較為靈活有效率,在短短八個小時的睡眠裡,就可以將白天所接收和囤積的大量信息,全面快速的整理。一方面使身心內有些混亂的信息場,得以恢復井然有序的局面;另一方面在整理的過程裡,心智的本能從所經歷的事情中,獲得更多或更高的領悟力,跟著這些領悟力的累積,生命的靈性也就逐漸地成長。

無論我們在意識裡是否清楚知道,每個人每一天都在潛意識裡,不停地進行著處理各種信息的過程。在白天,我們接收信息的時間多,整理和消化信息的時間少,經過一天的活動,自然會累積很多來不及處理的信息,使得身心的信息場顯得相當擁擠混亂,因此每天都要有一段時間,讓自己安靜下來好好的睡覺,才能整理、消化掉當天所接收到的信息,把弄亂的身心信息場,調回整齊秩序的局面。

每天能夠將搞亂掉的身心信息,重新整理恢復秩序,才有精力應付第二天的學習,承受新來的挑戰負荷。所以睡覺是延續學習必須的調節過程,沒有睡好或者經常失眠的人,身心的信息無法恢復良好的秩序,每天身體像拖著沉重的包袱,無法展現輕鬆的活力,很難有神清氣爽的感覺,長年如此一定會導致身心萎頓,降低學習的成效。

再往體內的生理系統來看,五臟六腑若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混亂的信息始終沒有恢復條理,生理的功能必然逐漸減退,彼此的協調度也不好。一個長期失眠的人,必然會出現循環不佳、神色昏昧、筋骨痠痛、食慾降低、記憶力減退、皮膚乾澀等現象,老化的速度當然比別人快;相反的,睡得好、睡眠時間又足夠的人,看起來總是體態輕盈、容光煥發、精神愉悅!時光雖然一樣飛逝,別人逐漸地老化,可是在他們的身上,時間的步伐似乎格外緩慢,同樣經過幾十年的光陰,還是身強體健、活力充沛!

無論古今中外,比較能夠抗老的人,真正的原因並不是他們的飲食特別好。雖然飲食對健康很重要,但還不是保持青春的絕對因素,影響較大者是他們的身心狀態,是否能夠經常保持規律的信息?如果隨時都能整齊不亂,各種生理機能必然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彼此的搭配也會非常和諧,不會累積老化或致病的毒素,生命的活力自然能夠長期的延續下去。

不同的生物要面臨不同的生存競爭,位在食物鏈最上層的動物,睡覺的方式可以自由俯仰,時間可以很長也能連續,不必害怕別的生物前來騷擾;可是位在食物鏈較低層的動物,只能採取立姿且做多次短暫的睡覺,以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生物睡覺的方式雖然有別,但是睡眠對牠們體能的恢復極其重要。在大自然的嚴酷考驗下,若沒有充沛的體能和精神,生物很難長久存活。所以睡覺對於生物的生存以及生活的學習,無疑是天生而不可或缺的巧妙設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