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心法 讓你不再失眠

五大心法 讓你不再失眠

作者:謝明玲  出處:天下雜誌 417 2009/03

金融海嘯來襲,加重許多人的失眠問題。不用吃藥、不用花大錢買偏方,簡單改變你的觀念與行為,就能一夜好眠。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縮水的,可能不只是銀行帳戶與個人資產,還有許多人的睡眠。

二月中,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醫師劉宗憲發現,半年來,因經濟或工作壓力求診者增加一成,新求診者多是擔心被裁員。他們常見的共同症狀,就是失眠。

基層工作者外,新光醫院睡眠中心心理師周舒翎說,近來也有最高階管理者因背負經營壓力,或中階主管因公司精簡人事、工作量和壓力增加而失眠的例子。

隨著經濟衝擊,睡不好這個老問題,再度浮上檯面。

在台灣,很多人睡不好。根據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許世杰二○○六年的調查,包括不易入睡、半夜易醒又睡不著、比預定時間早起、或者睡醒仍然疲累等睡眠或失眠問題,困擾全台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到底為什麼睡不好?

排除睡眠呼吸中止、肢動症等生理疾病,或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引起的睡眠問題患者,周舒翎解釋,外界環境的變化常是「最後一根稻草」,如擔心裁員的壓力、感情變化,時差問題等,都可能引發失眠狀況。壓力解除後,一般應能回歸正常的睡眠與作息。

然而,很多人因為錯誤的習慣與想法,而陷入慢性失眠的泥淖。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李信謙解釋,如有人愛在睡前喝咖啡,或從不關燈睡覺,或習慣工作到很晚,都是影響睡眠的不良習慣,也養成脆弱的睡眠體質,一旦外界有重大變化,睡眠就可能陷入危機。

「過去沒有問題,但可能已經站在(失眠或睡眠問題的)懸崖旁邊了,」李信謙說。一碰到金融危機等情緒壓力,就把高危險群推下了失眠的深淵。

還有些人變得對失眠過度在意,不斷思考失眠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翻來覆去睡不好,甚至過早上床睡覺,反而提高失眠機率。睡眠不佳,工作的心情與效率都可能變差。因為大腦少了重要的保養時間。

睡不好,工作效率低、健康風險高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和心理師吳家碩在《讓你睡好眠》書中指出,睡眠狀態下,大腦耗氧量減少,降低腦細胞能量消耗,有利保護大腦、提高腦力;相對的,睡眠不足,會使人躁動、精神萎靡、注意渙散、記憶力減退,判斷力變差。

除了記憶、情緒,睡不好更增加長期的健康風險。

研究指出,睡不好的人易發胖,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與高血壓的機率都會增高;一項去年底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也指出,過少的睡眠,會削減運動對癌症的預防效果;而儘管還需要更審慎的檢驗才能下結論,日本去年的一項研究已經初步發現,每晚睡少於六個小時的女性,較睡七個小時的女性,得到乳癌的機率多出約六%。

因此,睡眠已經成為現代健康的新顯學。它擁有獨立的專業期刊發表、學會與研究機構。近年,美國將睡眠專科認證醫學次專科,擁有嚴謹的訓練及執照認可。台灣的睡眠醫學雖然發展較遲,但包括台大、長庚、新光、萬芳等重要的醫學機構,也陸續在這幾年設立了睡眠中心或實驗室。

修正信念與習慣,就能睡好

當睡眠問題發生,求助藥物常是有睡眠困擾者的第一個想法。

陳濘宏觀察,為求速效,很多人一有睡眠問題就尋求藥物。但國外的研究已經發現,同樣的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後,效果可能會遞減。

更重要的是,若濫用安眠藥,還可能有副作用。

儘管安眠藥不如嗎啡容易成癮,但臨床上,仍常見因為長期濫用安眠藥,而藥量愈來愈重,一天需要二十顆以上的例子。政大心理系副教授,也是睡眠實驗室主持人楊建銘解釋,特別很多病患是慢性長期失眠,要減藥量很費力氣。除了心理依賴性,覺得沒吃藥就睡不著之外,長期濫用藥物還會改變腦部的化學物質,突然不吃,會出現「反彈性失眠」的現象。

因此,治療非疾病引起的失眠,這幾年除了藥物外,臨床上也鼓勵使用「認知行為治療」。

簡單地說,它主要是糾正不適當的信念或觀念,以及改變生活行為、學習放鬆等,來改善睡眠。

因為其實,在現代人努力尋求各種改進睡眠的手段時,卻常忽略,只要修正錯誤的信念與習慣,就有幫助。

睡得好守則一別壓縮睡眠時間

睡眠要有一定的量,不可能單靠提高睡眠品質來彌補。

任由爆炸的行程表擠壓睡眠,幾乎是現代人通病。周舒翎有個個案,每天工作到九點、十點後,帶著工作回家,然後花時間陪孩子。哄孩子入睡後,再回頭處理工作,平均每天兩點上床,隔天八點起床。生活被工作、家庭切割的他,選擇犧牲睡眠。

「睡眠是人類正常的需求,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足夠的深度,」陳濘宏搖頭說,「沒有速成的方式,也沒有絕招。」

周舒翎建議這種「沒時間睡覺」的人做好「時間區隔」,每一段時間都專心做一件事,包括睡眠。

例如早上八點到晚上七點是上班時間,上班時間全力工作,然後強迫自己七點一定回家,留時間給家人,也留時間給自己,在睡前保留「關機」時間,不帶著工作的頭腦就寢,專心做好「睡眠」這件事。
對上班族來說,這需要更好的時間管理,甚至改變做事方式。

楊建銘見過一位怎樣努力睡也睡不好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事必躬親,員工有做不好的,他就帶頭做。楊建銘問過,有沒有人能協助他,他卻回答「兒子什麼都還不行,」也不放心完全交給員工。

後來他學習反面思考,設想「放手一點會如何」,嘗試交託事情給兒子、給員工,結果很多時候事情不如想像的糟糕,甚至超乎預期。

睡得好守則二失眠勿過度驚慌,維持正常行程與心情

對失眠過度驚慌,常常反而是慢性失眠的開端。有人一天失眠,就開始對失眠耿耿於懷,擔心「又睡不好怎麼辦?」結果更不易入睡。 「他們的睡眠常帶著焦慮,像要去戰鬥一般,」楊建銘說。「睡眠本身變成壓力。」

這種壓力使得他們採取許多防禦的措施。例如在吳家碩帶領的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團體裡,最常聽到的就是因為前一天睡不好,就取消隔天的所有行程,結果白天休息太過的結果,是晚上更不易入睡。

有的人則在失眠過後想透過「提前上床」來補救。但因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是固定的,提前躺著,反而是在床上平添醒著的時間,同意自己躺在床上卻不睡覺的「失眠」狀態。

吳家碩建議,一天失眠了,隔天的行程照舊安排,身體的短暫疲累反而能累積睡眠需求,幫助睡眠。

「人沒有一定該睡幾個小時才夠,」吳家碩提醒。不要和過去的自己,也不要和別人做比較,別睡眠時間一變少就害怕,自己平添無謂的壓力。

真正長期為睡眠所擾的人,透過學會對「失眠」放輕鬆,可能反能因為壓力減輕,找到出口。

今年六十歲的楊老闆從三十年前創業開始,就為不易入睡所苦。壓力、過度認真的個性常讓他輾轉難眠。每到九點,他就準備就寢,但能不能入睡,完全要看運氣。整晚沒睡時,他躺在床上,感覺時間一點一滴流逝,天將亮白,「又沒睡著」的焦慮,不斷來襲。

後來他求助於睡眠中心,第一個學到的觀念就是,打不過失眠,「就要跟它和平相處,」他說,「雖然本性難移,但可以轉念,思考『睡不著又怎樣?』」

睡得好守則三就寢起床規律,不隨意補眠、賴床

就算睡眠的量足夠,但若不依照身體的生理時鐘就寢、起床,就可能還是會在該睡覺時無法入睡,或者應該醒著時打不起精神來。

一般工作者常遇到的問題是平日睡眠不足,一到週末就補眠,晚起使得生理時鐘往後移,到了必須早起的上班日,又精神不濟起不來。

楊建銘建議,週末如果想補眠,可以比平常晚起一個小時就好,如果真的很睏,中午過後可以小睡半小時,而不要睡整個早上。

陳濘宏和吳家碩在《讓你睡好眠》書中也提到,還「睡眠債」常要付出相當的「利息」,超過正常睡眠時間的睡眠都是「淺睡」。他們建議白天要盡量忍住小睡片刻的慾望,晚上睡不飽,還是要強迫自己在平常固定的時間起床,抗拒利用賴床補眠,讓睡眠更加穩定。

旅行各地的飛行游牧族,或輪班工作者,也常見生理時鐘紊亂的問題。李信謙則建議如跨國工作者,可選擇雙方都醒著的時間來開會、討論工作,避免雙方熬夜的機會;輪夜班的人,下班後可以戴上太陽眼鏡,以人為的方式幫助體內生理時鐘穩定。

睡得好守則四夜晚要睡好,得靠白天習慣好

要睡得好,關鍵不只在晚上,更取決於白天正確的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的安排。

《讓你睡好眠》建議,睡前要避免吃大餐或喝很多水;睡前六到八小時,則該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也別嘗試以酒精助眠,因為可能反而會降低睡眠品質,在半夜醒過來。

平日可以做運動,幫助身心放鬆,但要避免睡前做運動,以免過度亢奮無法入眠。

工作不要安排至睡前一刻。最好留一段時間讓自己放空、放鬆。

許多人在床上看電視、讀書,甚至讀公文;許多睡不著的人更是如此,常希望透過在床上做其他活動來「培養睡意」。

「但這樣等於同意自己在床上做一件不是睡覺的事,同意自己『睡不著』,」吳家碩說,這樣的習慣容易讓身體潛意識地將「床」和「睡不著」連在一起,加深問題。他建議,除了性行為,不要在床上做除了睡眠以外的活動。

一夜好眠,能讓人重拾心情平靜與充足體力。儘管外界喧擾紛亂,但守住睡眠淨土,現代人就擁有在風浪中再起的最寶貴資產。

另一種治療選擇中醫

不想依賴藥物的失眠者,不少人換個方向求助中醫。

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賢鴻指出,中醫看待睡不好的問題,著重從臨床症狀下手:例如若是焦慮造成無法睡眠,可能就使用抗焦慮的甘麥大棗湯;若是壓力過大、用腦過多,以致於無法入眠,可能就使用酸棗仁湯或天王補心丹調理;對於能睡著,卻臆夢不斷、睡眠品質不好的人,則可能使用安神的桂枝龍骨牡蠣湯。

另外,中醫講究整體的療養和器官間的交互作用,因此在治療時,會整體觀察用藥。

如醫師可能會在開了安穩心神的酸棗仁湯後,再針對氣血不順造成的夜晚發冷,開立改善血液循環的四物湯來調養。

 

2 Comments

Leave a Reply